果冻传媒入口

走在做教育的路上

时间:2017-04-20 点击数:

——郭正良校长在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的讲话

青年教师朋友们:

大家下午好!

“五四青年节”马上就要到来了,学校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,会议议程安排了校长讲话。记得在去年座谈会上,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了“教育拉磨驴如何成长”,今年分享一点什么呢?前几天阅读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林金桐的演讲稿《在做事业的路上》,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启发,于是我决定讲话的主题为《走在做教育的路上》。我百度这个标题时发现了《走在教育的路上》这本书,这是我国着名的教育家、心理学家朱永新先生的作品。从网上下载了这本书,初略地浏览了一下,觉得对搞教育的人来说值得一读,于是分享给大家,建议大家挤时间读一读这本书。

事业发展、社会活动、家庭生活叁方面构成我们每个人职业人生。我们常常把人生比喻成一条道路,已被大家广泛接受,“人在旅途”也常常被艺术家用来做杂志或节目的栏目,艺术家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时间和空间更替交换,说:“叁百六十五里云和路呀,翻越春夏和秋冬;叁百六十五里云和路呀,联结少年到暮年。”

青年朋友们,今天我们来到长信这个大家庭,站到了教师这个队伍里,但一定要说我们志同道合,肯怕也难。因为大家参加教育工作的想法、打算、目标会是因人而异、五花八门。这很正常,也没什么不好,“多样性是生活的调味品”。更何况,不管我们参加教育工作的动机如何,但大家都在努力地工作,上好每一节课,当好班主任,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,因此,至少可以说,我们大家在做教育的道路上都是同路人。

教育事业,这由无数教育人的个人事业组成的伟大事业,我们可以将其比喻成一条促进人的发展、科技进步、社会发展、人类进步的康庄大道。与这条康庄大道相比,个人事业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条既没有宽度也没有厚度的轨迹。

教育事业,这条康庄大道究竟要由谁来铺就?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辛勤地工作,其实我们就是大道的建设者,我们的教师,特别是将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青年教师,必将成为这条康庄大道的开路先锋。

教育事业,这条康庄大道是没有尽头的,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努力,但每个教育工作者个人的教育职业生涯会有终点,因为我们个人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。作为教育人的我们,如何为教育事业这条康庄大道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,如何使自己的个人事业轨迹更绚丽呢?

走在做教育的路上,常常有人分解教育人生,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,读大学或研究生时为了找工作;参加工作以后就是为了评职称和晋级加薪……所以,每一个阶段都是就着标准来,把最低标准当做自己的追求目标,恐怕这是要出问题的。古人云:“取呼其上,得乎其中;取乎其中,得乎其下”,那是很有道理的。听说个别青年教师,到学校没几年,就产生了职业倦怠,或不想当班主任;或工作上只求过得去,不求过得硬;或向前辈教师学习,不是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,而是专捡他们的弱点和缺点学,并且把这些作为自己不作为不上进的借口…… 这是很危险的,因为我们青年教师和前辈教师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,我们不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。

有人说:世上有两种最危险的职业,一是医生,另一是教师。医生掌握着病人的生死存亡,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一生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教师的职业比医生更危险,因为医生如果渎职,危及的只是个体的生命,而教师如果失职,破坏的则是一批批学生的人生,其后果之严重,影响之恶劣,简直是无法估量的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因此,我们教育人肩负着神圣的使命。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教育是指向未来的,教孩子叁年,要为孩子未来的叁十年着想,教育事业是良心事业,没有良心的人不能做教育。

教育工作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事业。教师影响学生的一生,要塑造学生的灵魂,教师首先塑造好自己的灵魂;要帮助学生设计人生,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自己的人生。做一个好教师,需要不懈地追求和努力,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至少要具备下面五各方面的素养。尽管现在我们可能还不全部具备,但这不要紧,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练成。

一是阳光的心态。教育是需要温度的事业,是需要充满爱的事业。教育事业需要我们爱工作、爱学生,需要我们每天有甜美的微笑、开朗的心情;需要我们每天把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,需要我们用欢乐去播种欢乐,用笑容去绽放笑容。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分担我们的职业压力,让他们看我们阴郁的脸。虽然我们做到“不动怒”实在不易,社会、家长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,我们既有对学生“恨铁不成钢”的焦虑,又有来自校内外方方面面的压力,有时难免会在课堂上显出不快,甚至发怒。但是我们要记住做一名阳光老师,是教育事业、教师职业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托付。

二是广博的学识。在现代信息社会,教师进行知识的更新与充电尤为重要。教师的幸福不仅来自学生的成功,更应该来自充实的精神世界、丰富的学识修养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不断提升职业境界,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,让课堂充满源头活水,让学生成为水中快乐的游鱼,让教育成为更加美丽的事业。要达到上述的境界,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教师最好能够做“杂家”,博览群书,细水长流,厚积薄发,学以致用,让自己的学识成为奔腾不息的河流,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开视界,真正做他们学习的引领者、促进者。

叁是仁爱的胸怀。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着作《爱的教育》问世以来,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,许多人为之感动得潸然泪下,其中老师们的仁爱之心,更是让读者动容。书中的每一个老师,对学生都充满了仁爱,无论富贵,无论贫贱,和风细雨,润物无声。该书译者夏丏尊先生在《序言》中说:“教育上的水是什么?就是情,就是爱。教育没有了情爱,就成了无水的池,任你四方形也罢,圆形也罢,总逃不了一个空虚。”《爱的教育》里,弥漫着温馨的师生之爱,同学之谊,父母之情,这是一种相互的爱的感染,相互的爱的激励。野蛮产生野蛮,仁爱产生仁爱,这就是真理。泰戈尔说:“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,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。”身为教育工作者,“爱”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四是教会学生做人。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,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我们手中形成,因此,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让学生走向崇高。仅仅能“传道、受业、解惑”的教师已胜任不了今天的教育,当代教师,还应教给学生处世的基本能力,引导、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、集体主义精神,关爱弱者、珍惜生命,努力把他们培养有品德、有才能、有修养、有情趣、有良好心态的人。这是当代教师的最高境界,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。

五是引领学生未来。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人,促进人的发展,领悟生命的真谛,追求生命的意义。教育就是激发生命,充实生命,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。因此,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、质量观、发展观,要让学生既能得到知识、智慧的发展,又能放眼未来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。